博客

来自《2018年企业数据中心状况报告》的关键见解

通过 伊内斯Marjanovic
| 最小值

随着未来数据中心、云计算和IT的全面转型,人们对这些技术的看法自然会出现波动。此外,IT行业的新趋势意味着一些工具和服务将会越来越受欢迎,而其他工具和服务则会失去动力。

企业数据中心2018年状态报告已经到了,里面塞满了从全球it专业人士那里收集到的详细统计数据。让我们来看看这份报告的一些亮点,看看它们对您的数据中心转型之旅意味着什么。

采用公共云和私有云

首先,采用公共云的情况如何?41%的美国受访者表示,他们没有将工作负载转移到公共云的计划,而50%的EMEA和APJ受访者表示相同。不同的回应可能与美国的数据隐私法有关,以及“三大”公共云,即亚马逊、微软和谷歌,都是在美国。因此,即使EMEA和APJ中的公司想要迁移到公共云,它们也可能不被允许。

除了公共云之外,私有云也同样重要,尤其是在52%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运行私有云的情况下。报告非常具体地定义了私有云这个术语;它必须包括自助服务功能、自动化和通过api编制、动态可伸缩性以及退款或showback功能。

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对公共云、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看法。当被问及受访者更喜欢三种云中的哪一种时,混合云压倒性地击败了两种,大多数标准百分比在50左右。

有趣的是,私有云在每个领域都胜过公共云。公共云响应的趋势非常低,大多数响应平均在10-20%的范围内。也就是说,公共云的低百分比并不意味着它不再有用;这可能还不是趋势,但时代在变化,因为大多数受访者更喜欢混合云,这意味着他们确实看到了公共云的价值。

数据库采用趋势和变化

现在,让我们谈谈变化;具体来说,受访者的习惯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?为了衡量未来的趋势,受访者考虑了他们在未来24个月内采用数据库平台的选择将如何变化。

有趣的是,包括Microsoft SQL在内的前五名平台的排名下降了10-20%,而不太常见的平台排名上升了。从结果中,我们可以看出,无论平台的受欢迎程度如何,它们都不是静态的,新的采用趋势是可以预料的(欢迎!)

Hyperconverged基础设施

说到趋势,超融合基础设施(HCI)是最热门的趋势之一,其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。超融合是云时代的一个现代趋势,虽然它的流行是毫无疑问的,但组织选择采用它有不同的原因。即使是在地区范围内,超融合的好处也各不相同,并提供了关于IT领导者优先考虑其业务需求的见解。

总的来说,67%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采用人机交互,或者至少对采用人机交互持开放态度。剩下的只有33%的人没有采用人机交互的计划,所以让我们来探究为什么很多人已经登上了人机交互的列车。受访者被问及他们通过部署超融合基础设施实现或预期实现的好处。

有趣的是,不同功能之间的百分比差异不大,这意味着超融合所提供的大部分内容都同样具有吸引力。不过,首先是提高运营效率,根据业务需求,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。例如,这可以指每周减少的小时数,计算结果如下:

尽管具有相关性,但采用HCI的人和没有采用HCI的人之间的显著差异赋予了超融合提供的自由度,并证实了27%的受访者将提高运营效率列为HCI最具吸引力的特征。

尽管HCI有好处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采用HCI,有些人对迁移到新系统有一些担心。被发现的缺点让我们了解到是什么阻止人们采用新技术,当被问及为什么有些人对超融合不感兴趣时,受访者的回答是:

总的来说,采用超融合的最大障碍是现有产品的舒适性;开始似乎是最具挑战性的壮举。24%的人对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意,19%的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应该改变,16%的人只是没有时间测试新技术,还有其他原因让企业停滞不前。

然而,成本是影响受访者实现人机交互效益的另一个主要因素。20%的人担心过度融合带来的成本——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,因为对于那些采用人机交互的人来说,26%的人认为“降低成本”是一个好处——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,这是第二大好处。虽然很多人担心前期成本,但新型号的HCI是现收现付的,避免了旧型号3到5年的成本锁定。

当适当实现时,HCI可以转换为IT的运营性能和整个业务。要充分利用HCI,从小处着手是很重要的——选择一个新的应用程序或VDI计划,然后随着这些小项目的成功慢慢增加。

结论

虽然我们只触及了报告的表面,但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事实,所以继续往下看吧这份报告了解更多关于数据中心的详细信息。除了本博客所涵盖的内容外,您还将看到“云”的定义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,企业间的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趋势,以及企业在数据中心成熟度方面的情况,等等。

超收敛是报告中的一个关键话题。我们在Nutanix邀请你试驾两个小时因此,您可以体验世界上一些最先进的数据中心的技术。

企业数据中心现状报告由ActualTech Media提供,Nutanix赞助。

©2018 Nutanix公司保留所有权利。本协议中提到的Nutanix、Nutanix标识和其他Nutanix产品和特征均为Nutanix, Inc.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注册商标或商标。此处提及的所有其他品牌名称仅供识别之用,且可能为其各自持有人的商标。

Baidu